隨著荊門經濟形勢的向好發展,新人們對婚禮的追求不斷提升,結婚的婚禮形式可謂五花八門。最近這些年隨著傳統文化概念的復興,很多荊門婚慶公司打著傳統的幌子,推出各種所謂的“中式婚禮”服務項目。但這些項目的質量往往良莠不齊,并沒有經過仔細的考證。真正的傳統中式婚禮到底什么樣?下面品牌婚禮公司荊門市東寶區飛凌婚禮服務館通過查典引據,把真正的古典中式婚禮做了詳盡梳理。下面就給大家具體講講。
一、婚姻釋義及其功能
婚禮,古代文獻中又寫作“昏禮”,二者有何區別?什么是婚姻?婚姻有什么作用?古人對此已經有明確的論述。
先秦古籍之所以寫作“昏禮”,主要是因為其時婚禮是從傍晚(黃昏時)開始的?!栋谆⑼āぜ奕ⅰ吩唬骸盎橐稣吆沃^也?昏時行禮,故謂之婚也。婦人因夫而成,故曰姻?!薄抖Y記·經解》鄭玄注曰:“婿曰婚,妻曰姻?!笨追f達等《疏》曰:“婿則昏時而迎,婦則因而隨之,故云婿曰婚,妻曰姻?!?/p>
《禮記》
《禮記·婚義》記載:“婚姻者合二姓之好,上以事宗廟,下以繼后世,故君子重之?!信袆e,而后夫婦有義;夫婦有義,而后父子有親;父子有親,而后君臣有正。故曰‘昏禮者,禮之本也’?!币簿褪钦f,在古人看來,婚姻既是兩個家庭、家族聯姻合好,也是繁衍、傳承的重要方式之一,因而被視為禮儀的根本。
據《儀禮·士昏禮》的記載,周代時,士階層的貴族成婚時,需要履行以下六項禮儀儀式,故被后人稱為“婚姻六禮”。
二、“婚姻六禮”
(一)納采
納采,即“納采擇之禮”,指男方派使者以雁為禮物,送到女方家,作為提親的禮物。
文定納彩
漢代一般是男方向女方提婚,也有女方向男方提親的事例。成語“舉案齊眉”即源出于東漢梁鴻與孟光夫妻的故事。
《后漢書·梁鴻傳》記載,梁鴻受業太學,雖家貧,尚節介,博覽群書,富豪之家慕其高節,多欲嫁女予之,鴻并謝絕不娶。同縣孟氏有女曰孟光,狀肥,丑,黑,力舉石臼,擇偶多年,不嫁。至年三十。父母問其故。孟光答曰:“欲嫁梁伯鸞(梁鴻字)?!兵櫬劧持?。
舉案齊眉
(二)問名
納采禮畢,男方使者再以一只雁為禮物,到女方家詢問待嫁女子的名字、生辰八字及其他相關信息。女方將相關信息一一寫在帖子上,交給使者,帶回男方家中,作為男方通過占卜確定婚配與否的依據。
(三)納吉
使者結束問名禮,返回男方家中后,將有關信息向主人稟告。男方家長即在祖廟中祭祀祖先,以龜甲占卜。若得吉兆,就派使者攜雁至女方家告知,稱為納吉?;槎Y之事,由此正式確定。若得兇兆,則無須行納吉之禮。
(四)納徵
又稱納幣、納成、納財,后世俗謂之“彩禮”。男方派人向女方送聘禮,婚姻因此就具有不可悔改的約束力。之所以命名為納徵,就是取“徵,成也”之意。幣,本意為彩色絲線,后世俗謂“彩禮”,即源于此。
(五)請期
男方使者向女方尊長請求確定昏禮的佳期。女方尊長則將決定權交與男方,由男方通過占卜,確定舉行昏禮的佳期。
(六)親迎
昏禮舉行日的傍晚(初昏),婿穿著爵弁,纁裳,緇袘(yí衣袖)。隨從的人都穿著玄端,乘墨車,從車二乘。婿父囑咐兒子一些話語后,婿即坐車帶人前往女家迎親。新婦穿著純衣纁衻(rán衣邊 ),立于房中等待。婿到婦家后,與新婦尊長行禮,新婦父母囑咐女兒若干話語后,新婦即乘坐婿家車輛,與婿一起返回婿家,舉行婚禮。
以上六項儀式,就是古籍記載的所謂“婚姻六禮”,也就是古代婚姻得以成立的六項核心儀節。除上述儀節外,《儀禮·士昏禮》記載的婚姻主要禮儀還有:
(七)對席
指新婚夫婦在預先鋪設好的席上相對而坐。席前擺列有醬、肉羹、魚俎、豚俎、肝、肺、酒等。
(八)同牢合巹(jǐn)
“牢”指俎,或指俎里盛放的食物。
“同牢”指新婚夫婦共同食用同一“牢”里的食物。魚俎、豚俎、臘(風干的全兔)俎僅有一份,放在新婚夫婦之間,供新郎、新婦一起食用,稱為“共牢而食”。巹,本是瓠(hù瓜),一剖為二,用為酒器。
合巹酒
合巹,指夫婦交杯而飲,象征夫婦由此結合。
(九)餕(jùn)余設袵(rèn)
新婚夫婦飲食畢,將吃剩下的飯食賜予新婦帶來的媵,及男方家中的御(媵、御身份、地位大致類似于后世的妾)食用。飲食結束,媵、御等人為新婚夫婦鋪設好床褥,夫婦就寢,這就是俗話所說的“合床禮”、“圓房”,男女雙方正式成為夫妻。
(十)新婦拜見舅、姑
若丈夫的父母俱健在,新婚的第二天,新婦要早早起床,梳洗打扮,拜見舅、姑(即公、婆)。向舅、姑饋贈棗栗、干肉,并向舅、姑敬酒、勸食。禮畢,舅、姑要向新婦敬酒、勸食。若為嫡長子婦,還要舉行若干儀節,以示將家事傳給她。
在古代文獻典籍中,我們常??梢砸姷脚釉诮Y婚后,稱呼丈夫的父、母(自己稱公、婆)為“舅”、“姑”的記載。
按照自夏商周以來確立,并基本沿用到我們今天的親屬稱謂習慣,舅舅是對自己母親的兄弟們的稱謂,姑姑是對自己的父親的姐妹們的稱謂,無論是在遵循“同姓不婚”戒律的周代,還是在嚴禁近親婚配的今天,一女子與自己丈夫的父親和母親,無論如何是不會存在上述親緣稱謂的。這一奇特的稱謂是如何形成的?原因何在?
古代學者對此,并無明確地闡釋,因而往往使人茫然,直到現代,我們才知道,這一文化傳統現象,和古代表示輩分關系的昭穆制度的起源,有密切的關系。對于昭穆制度,古代學者僅知其所然,而不知其所以然。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,已故著名先秦史學者李衡眉先生《昭穆制度研究》成果問世,數千年的疑惑,始渙然冰釋。
古代中國禮儀體系中,表示輩分關系的昭穆制度使用非常廣泛,在宗廟、陵墓等領域,都比較嚴格的遵循昭穆制度:
昭穆制度起源何時?古代學者并無準確的回答。李衡眉先生認為,昭穆制度產生于原始社會母系氏族社會時期,主要源于其時盛行的族外婚且男子從妻居的婚姻模式。這與父系氏族社會確立后,逐漸改用從夫居婚姻模式,有顯著的區別。
長期通婚的兩個氏族,若干代后,女子會發現,她丈夫的父親、母親,極有可能是她母親的兄弟(或她父親的姐妹),那么,對母親兄弟“舅舅”的稱謂,或對父親姐妹“姑姑”的稱謂,就會移用到對丈夫的父、母的稱謂上來。
后來,隨著父權制的興起,從夫居成為婚姻的主流模式?!熬恕?、“姑”產生的歷史基礎已經不復存在,但傳統因素的遺留與傳承卻是非常強大,這一稱謂習俗,一直延續到后世。
(十一)廟見
婚后三個月,新娘須擇日隨新郎至夫家宗廟祭告祖先,以示婚姻已取得夫家祖先的同意。從此,才算正式成為男方家庭成員,具有參加祭祀和被祭祀的資格。先秦時起,“廟見”為成婦之禮。如新婦未經廟見即死亡,則由男家盛殮,歸葬女方祖塋,作“未成婦”看待。后世以三月時間太長,《朱子家禮》改為三日廟見。后世民間婚禮則將拜公婆與廟見祖先之禮一并于親迎之次日舉行。
三、現代婚禮:傳統的沿承與歐化的影響
上述“婚姻六禮”,雖然是先秦時期士階層貴族舉行婚禮的主要核心儀節,但自秦漢以后,逐漸為歷代貴族富豪階層所沿襲。當然,歷代婚禮中,對先秦古禮也多有變革之處。如賀新婚、“鬧洞房”等禮俗,即自漢代始創立。先秦婚禮中,實行的是“不賀不樂(yuè)”的禮俗。歷代對先秦古禮,既有傳承,也有變革與創新。
進入二十世紀,隨著中國與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,歐式婚禮在中國逐漸流行起來。
進入新世紀以來,融合中國傳統文化和西式文化因素,以及創作更多具有個性化的婚禮儀式,更加受到年輕人的青睞。
很多古代禮儀,如“婚姻六禮”,若干名稱雖然在現代社會已經消失,但其實質依然存在。如“納徵”,實質上就是現代社會讓很多男青年“談禮色變”的“彩禮”。
關于真正的傳統中式婚禮,大概就包括這些流程了。
更多關于辦荊門中式婚禮的事宜,大家可以登錄www.cosbbr.com咨詢荊門市東寶區飛凌婚禮服務館,了解更多荊門婚禮信息。
參考文獻
1.(東漢)班固撰、(清)陳立疏證:《白虎通疏證》,北京:中華書局,1994年。
2.(西漢)戴圣編纂、(東漢)鄭玄注、(唐)孔穎達等疏、(清)阮元??蹋骸抖Y記注疏》, 北京:中華書局,1980年。
3.(戰國)佚名編撰、(東漢)鄭玄注、(唐)賈公彥疏、(清)阮元??蹋骸秲x禮注疏》, 北京:中華書局,1980年。
4. (東漢)班固撰:《后漢書》卷83《梁鴻傳》,北京:中華書局,1965年。
5. 李衡眉:《昭穆制度研究》,濟南:齊魯書社,1996年。
6.陳鵬:《中國婚姻制度史稿》,北京:中華書局,1990年。
【上一條】: 飛凌婚禮:荊門新人婚禮流程必知的10個細節 |
【下一條】: 遠離新婚焦慮癥 快樂新娘籌備幸?;槎Y |
版權所有 荊門市東寶區飛凌婚禮服務館 鄂ICP備20011216號-1 支持:金鍵盤網絡|鄂公網安備 42080202000296號